南方发展研究中心十年巡礼 2018-05-03 2007年9月,为扩大学校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拓宽办学空间和合作领域,学校在深圳成立南方办事处。2012年6月,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以教师教育和教研成果服务地方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南方办事处更名为南方发展研究中心。 十年来,南方发展研究中心立足珠三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校友联络,拓展合作渠道,推动招生宣传,创建实习实践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就业市场,逐步建设成为我校在东南沿海地区加强联络、交流合作、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一、依托校友资源,提升学校社会影响 ——推进校友联络,助力学校发展。参与校友会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加强与深圳校友会、广东校友会、香港校友会、澳门校友会等的联络。积极推动校友会的成立、换届和年会组织等活动,同时开展校友信息收集、校友沟通交流等工作。积极参与陕西省高校深圳校友联合会及陕西省各地市深圳办事处活动。与深圳校友会共同策划组织了陕西高校深圳校友会投资考察团赴广东省河源市考察等活动,主动宣传学校发展,为扩大学校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和拓展办学空间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十年来,中心每年接待校友及兄弟单位来访200余人次,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友活动20余次,参与校友500余人次,促进了校友联系,增进了校友与学校的感情。 ——策划组织宣传,提升学校声誉。协助学校相关单位参加“澳门论坛”“澳门新校区建设”“深圳市人才交流会”“陕西(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合作交流会”等交流活动,协助科技处参加深圳高交会、高博会、惠州高博会、中国高校引智成果展等展会,推介我校最新科技成果。参与组织“艺术星河——名家写生深圳”“‘平凡的世界’——陕北郭家沟油画写生展”“关中书院书法家进校园”等活动,以艺术交流为媒介,促进东南沿海省区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在东南地区的声誉和影响。 ——打造联络平台,做好服务保障。作为学校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宣传、联系、合作的平台,中心为学校赴广东及经深圳、珠海赴港澳台办事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安排好出行住宿,联络调研考察的接洽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供细心周到服务。十年来,服务校领导带队来访48批、214人次,校内各单位来访192批、479人次,协助完成调研、走访、合作洽谈等工作,有力保障我校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推进校政合作,拓展学校办学空间 ——推进校政互动合作。推进学校及校内相关单位与深圳市人大、深圳市及其各区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就业、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等领域进行沟通接洽,达成部分合作意向。积极与深圳市教育局、深圳福田区教育局、宝安区教育局、南山区教育局等教育部门沟通,畅通交流渠道,争取合作空间。参与东莞松山湖工业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和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工作,寻求合作机会。 ——拓展东南培训业务。协助我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出版总社等单位与深圳、东莞、珠海等地教育部门合作,承担深圳市教育局、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教育局等10余项教师培训项目,协助各单位在深圳、珠海等地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指导工作。 ——推进教师教育交流。组织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唐海海和黄承华、毕国军等深圳名校名师作客我校曲江讲坛“笃学大讲坛”。邀请房超平等深圳知名中学校长参加我校历届“知名中学校长高峰论坛”等活动。与教师教育办公室策划组织12所西安知名中学校长参加的“教改从减法做起——房超平校友新作研讨会”等活动。协助我校胡卫平、张文兰、何聚厚等教授赴深圳、珠海等地开展数十次培训和讲座活动,宣传最新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思维型教学理论和《学思维活动课程》等成果在珠海和深圳落地。 三、推进校企合作,服务教研成果转化 ——加强企业调研,探寻合作空间。协助学校领导和校内单位调研和考察深圳市煜骐教育集团、远恒佳教育集团、崛起教育集团、上水国际文化创意园,东莞市光明教育集团(睿见教育集团)、东莞市光正教育集团和汕头市明德教育集团等40余家教育集团,进行沟通交流,寻找合作契机。赴深圳六约股份合作公司、东莞市穗鸿五金塑胶有限公司、珠海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化市广州三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公司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研发需求,反馈校内有关单位,探寻合作切入点,达成部分合作意向。 ——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协助教育学院与深圳市时代华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班,与深圳市卓弘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促成刘全宏教授与圣祥超声高科技有限公司、李建科教授与华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协助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与福田区环境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推进成果转化,争取企业捐赠。协助我校科研人员联系和考察企业,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配合科技处、资产经营公司及项目组做好“隐形爆炸物的测定”产品的销售及新产品的研发等工作。2014年,我校以技术入股形式与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深圳中物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来,中心全程参与合作谈判、公司建设等工作,闫永昌主任受学校委派兼任公司董事。争取企业捐赠,策划校医院与深圳中科天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口腔CT设备(价值200万元)捐赠协议。 四、推进基地建设,拓展招生就业市场 ——创建实习实践基地。为了践行学校“东南学艺、西部扎根”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学生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进行教育实习,中心积极推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并承担了珠三角地区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实习指导工作。在深圳市布吉中学、红岭中学和东莞光明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等50余所中学建立师范生教学实习基地。在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深圳大芬村、百度公司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非师范生实习基地。配合教务处和研究生院,与东莞市教育局签订共建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协议。 2010年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安排学生实习共2839人,其中师范生1707人,课程教学论硕士166人,教育硕士966人,实习学校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珠海、汕头等地。2017年,中心开始组织化学卓越教师班30名学生赴深圳高级中学等校进行课程见习,丰富学习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2008年-2017年深圳及周边实习学生统计 ——拓展招生就业市场。策划组织“北斗七星”——陕西7所“211”高校广东招生宣传工作,与深圳高级中学、宝安中学、育才中学等10余所中学校长对接座谈,为高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供更多元的方式和途径,以吸引更多学子报考我校。先后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东莞市智通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中山市智海人才市场等部门建立联系,为我校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就业奠定基础。2011年以来,由于公费师范生就业等政策变化,中心积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和联系,促成其组团入校招聘毕业生。同时,中心还积极收集企业用人需求,听取企业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十年来,我校到珠三角地区就业本科毕业生1450人,其中师范生733人,课程教学论硕士及教育硕士研究生1018人。 珠三角就业学生统计表 面向未来,南方发展研究中心将进一步调整定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和范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规划发展思路。调整中心定位,将组织和邀请学校相关专家及深圳各行业优秀人士,建设南方发展研究专家组和相关智库,以探索和支撑中心在发展与研究方面的策略与路径,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推进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校友联络工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招生就业工作、产学研推广和其他对外联络工作。 ——创新工作局面。根据发展定位,进一步创新工作局面,开拓发展渠道,加强与广东及周边地区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把中心打造成为我校立足深圳、面向东南的交流合作智库和重镇,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助力学校改革发展。 上一条:2016级卓越教师实验班优秀学生赴深圳知名中学考察游学 下一条:胡卫平教授参加深圳基础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
2007年9月,为扩大学校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拓宽办学空间和合作领域,学校在深圳成立南方办事处。2012年6月,为进一步加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以教师教育和教研成果服务地方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南方办事处更名为南方发展研究中心。
十年来,南方发展研究中心立足珠三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校友联络,拓展合作渠道,推动招生宣传,创建实习实践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就业市场,逐步建设成为我校在东南沿海地区加强联络、交流合作、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一、依托校友资源,提升学校社会影响
——推进校友联络,助力学校发展。参与校友会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加强与深圳校友会、广东校友会、香港校友会、澳门校友会等的联络。积极推动校友会的成立、换届和年会组织等活动,同时开展校友信息收集、校友沟通交流等工作。积极参与陕西省高校深圳校友联合会及陕西省各地市深圳办事处活动。与深圳校友会共同策划组织了陕西高校深圳校友会投资考察团赴广东省河源市考察等活动,主动宣传学校发展,为扩大学校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和拓展办学空间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十年来,中心每年接待校友及兄弟单位来访200余人次,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友活动20余次,参与校友500余人次,促进了校友联系,增进了校友与学校的感情。
——策划组织宣传,提升学校声誉。协助学校相关单位参加“澳门论坛”“澳门新校区建设”“深圳市人才交流会”“陕西(深圳)科技创新发展合作交流会”等交流活动,协助科技处参加深圳高交会、高博会、惠州高博会、中国高校引智成果展等展会,推介我校最新科技成果。参与组织“艺术星河——名家写生深圳”“‘平凡的世界’——陕北郭家沟油画写生展”“关中书院书法家进校园”等活动,以艺术交流为媒介,促进东南沿海省区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和扩大学校在东南地区的声誉和影响。
——打造联络平台,做好服务保障。作为学校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宣传、联系、合作的平台,中心为学校赴广东及经深圳、珠海赴港澳台办事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安排好出行住宿,联络调研考察的接洽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供细心周到服务。十年来,服务校领导带队来访48批、214人次,校内各单位来访192批、479人次,协助完成调研、走访、合作洽谈等工作,有力保障我校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推进校政合作,拓展学校办学空间
——推进校政互动合作。推进学校及校内相关单位与深圳市人大、深圳市及其各区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就业、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等领域进行沟通接洽,达成部分合作意向。积极与深圳市教育局、深圳福田区教育局、宝安区教育局、南山区教育局等教育部门沟通,畅通交流渠道,争取合作空间。参与东莞松山湖工业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和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工作,寻求合作机会。
——拓展东南培训业务。协助我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出版总社等单位与深圳、东莞、珠海等地教育部门合作,承担深圳市教育局、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教育局等10余项教师培训项目,协助各单位在深圳、珠海等地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指导工作。
——推进教师教育交流。组织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唐海海和黄承华、毕国军等深圳名校名师作客我校曲江讲坛“笃学大讲坛”。邀请房超平等深圳知名中学校长参加我校历届“知名中学校长高峰论坛”等活动。与教师教育办公室策划组织12所西安知名中学校长参加的“教改从减法做起——房超平校友新作研讨会”等活动。协助我校胡卫平、张文兰、何聚厚等教授赴深圳、珠海等地开展数十次培训和讲座活动,宣传最新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思维型教学理论和《学思维活动课程》等成果在珠海和深圳落地。
三、推进校企合作,服务教研成果转化
——加强企业调研,探寻合作空间。协助学校领导和校内单位调研和考察深圳市煜骐教育集团、远恒佳教育集团、崛起教育集团、上水国际文化创意园,东莞市光明教育集团(睿见教育集团)、东莞市光正教育集团和汕头市明德教育集团等40余家教育集团,进行沟通交流,寻找合作契机。赴深圳六约股份合作公司、东莞市穗鸿五金塑胶有限公司、珠海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化市广州三荣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公司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研发需求,反馈校内有关单位,探寻合作切入点,达成部分合作意向。
——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协助教育学院与深圳市时代华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班,与深圳市卓弘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促成刘全宏教授与圣祥超声高科技有限公司、李建科教授与华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协助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与福田区环境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推进成果转化,争取企业捐赠。协助我校科研人员联系和考察企业,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配合科技处、资产经营公司及项目组做好“隐形爆炸物的测定”产品的销售及新产品的研发等工作。2014年,我校以技术入股形式与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深圳中物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来,中心全程参与合作谈判、公司建设等工作,闫永昌主任受学校委派兼任公司董事。争取企业捐赠,策划校医院与深圳中科天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口腔CT设备(价值200万元)捐赠协议。
四、推进基地建设,拓展招生就业市场
——创建实习实践基地。为了践行学校“东南学艺、西部扎根”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学生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进行教育实习,中心积极推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并承担了珠三角地区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实习指导工作。在深圳市布吉中学、红岭中学和东莞光明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等50余所中学建立师范生教学实习基地。在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深圳大芬村、百度公司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非师范生实习基地。配合教务处和研究生院,与东莞市教育局签订共建教育硕士实习基地协议。
2010年以来,在珠三角地区安排学生实习共2839人,其中师范生1707人,课程教学论硕士166人,教育硕士966人,实习学校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珠海、汕头等地。2017年,中心开始组织化学卓越教师班30名学生赴深圳高级中学等校进行课程见习,丰富学习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2008年-2017年深圳及周边实习学生统计
——拓展招生就业市场。策划组织“北斗七星”——陕西7所“211”高校广东招生宣传工作,与深圳高级中学、宝安中学、育才中学等10余所中学校长对接座谈,为高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供更多元的方式和途径,以吸引更多学子报考我校。先后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东莞市智通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中山市智海人才市场等部门建立联系,为我校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就业奠定基础。2011年以来,由于公费师范生就业等政策变化,中心积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和联系,促成其组团入校招聘毕业生。同时,中心还积极收集企业用人需求,听取企业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十年来,我校到珠三角地区就业本科毕业生1450人,其中师范生733人,课程教学论硕士及教育硕士研究生1018人。
珠三角就业学生统计表
面向未来,南方发展研究中心将进一步调整定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和范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未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规划发展思路。调整中心定位,将组织和邀请学校相关专家及深圳各行业优秀人士,建设南方发展研究专家组和相关智库,以探索和支撑中心在发展与研究方面的策略与路径,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推进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校友联络工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招生就业工作、产学研推广和其他对外联络工作。
——创新工作局面。根据发展定位,进一步创新工作局面,开拓发展渠道,加强与广东及周边地区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把中心打造成为我校立足深圳、面向东南的交流合作智库和重镇,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助力学校改革发展。